食養的意義-彌補營

食養的意義-人身三寶“精氣神”的物資基
2016-07-09
飲食攝生的辦法-食後漱
2016-07-09
Show all

食養的意義-彌補營

彌補養分

《黃帝內經》中說:“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氣於脈。”這裡明白指出瞭飲食在進入人體今後,滋養臟腑、氣血、經脈、四肢、肌肉甚至骨胳、外相、九竅等的感化。當飲食入胃後,經由過程胃的消化接收,脾的運化,然後輸佈滿身。可分佈精髓於肝,爾後浸淫滋養於肌肉;精食精髓之氣歸心,精氣浸淫於脈,以充營心臟、血脈。人體所需的養分物資,必需依附飲食絡繹不絕地予以彌補。一小我平生中攝取的食品跨越本身體重的1000~1500倍,這些食品中的養分素(中醫稱為“水谷精微”),險些全體轉化成人體的構造和能量,以知足性命活動的須要。


因為食品的滋味各有分歧,從而對臟腑所起的感化也紛歧樣。如《黃帝內經》中說:“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這解釋瞭五種滋味的食品,不但是人類飲食的主要調味品,能夠增進飲食、贊助消化,也是人體弗成缺乏的養分物資。


食品對人體的養分感化,還表示在各類食品對人體臟腑、經絡、部位的挑選性上,即平日所說的“歸經”題目,分歧的飲食,歸經分歧。如:蔥歸肺經,可用於肺氣沒有宣之咳嗽;苦瓜歸心經,可用於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瘡;茶葉可明目清肝而歸肝經等等。這解釋要有針對性地挑選合適的飲食,以盡量地施展食品對人體的養分感化。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