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主義與釋教品德

令腸胃變清潔的酸奶斷食法
2016-07-09
夏季沒有要“暖”出病
2016-07-09
Show all

花費主義與釋教品德

大傢都是花費者,假如大傢都過分的花費,地球的資本將被消費殆盡,人類又是一個搶奪者,沒有誰情願認可本身具有匪賊般的行動,但是,我們所墮入的艱苦:更多的事情,更多的花費,對地球更多的損害,豈非沒有是究竟吧?
  生齒增加、技巧變更、花費是對資本撲滅的主因。生齒增加與技巧的變更正引發留意,然則抵消費的立場卻一直是冷靜無聞。
  “在產業化的地盤上,花費如今已滲入滲出到社會代價當中”。
  “我們宏大而多產的經濟……請求我們使花費成為我們的生涯方法,請求我們把購置和應用貨色釀成宗教典禮,請求我們從中探求我們的精神知足和自我知足……我們須要花費器械,用亙古未有的速率去燒失落、穿壞、改換或拋棄。”1
  “花費險些一向被廣泛看作是功德……花費增加是國度經濟政策重要目標。西德尼~奎瑞爾評價這20年表現的花費程度是人類汗青上全部文化獲得的最高造詣。他們表現瞭一種風行的人類社會情勢:花費者社會。”2“要轎車、電視和萬寶路;”
  “更多的每樣器械。如更多的住房,就要更多的德律風、電器、傢俱和洗手間的幹凈者;”
  “修建職員正通宵達旦地事情以建築偉大的購物街——空折衷大理石迷宮,險些從任何處所入口的奢靡品”。
  “天下共有各種報紙2000多種,一年下來,光登載告白的版面就要消費樹木約2萬萬棵。但是,我國叢林籠罩率隻要13%,但報紙告白數目卻位居天下前線”。
  告白的特點是:掀起你更大願望,卻購置、去花費。
  究竟上的例證:“在美國,140億本函購冊加上380億其他林林總總的告白塞滿瞭郵車,充滿瞭每一年的雜志。——加拿大每一年砍伐1.7萬公頃的原始叢林,為美國的日報供給登載告白的消息紙。”
  所激發的效果是:“每一年為一個公司制作寄給300萬人的雙月目次冊所用的紙,須要砍伐28公頃地盤上發展瞭70年的樹木,另有59億升水和2.3萬兆瓦的電力和蒸氣動力。臨盆進程向氛圍或水中排放14噸二氧化硫和345噸的有機氧化物”。
  我們基本沒法統計到,全球高漲的裝飾包裝要消費若幹資料。
  但是,我們能夠曉得的是:“花費者階級把天下總支出的64%帶回傢中——比窮漢多32倍。”3
  “天下上20%的富人的小我花費占去環球小我花費總量的80%。花費激增沒有給十幾億窮漢有享用最根本的生涯花費品,卻要蒙受富人過分花費腐蝕資本,凈化情況的惡果。”4尋求花費、高花費、過分的花費。經濟學傢的界說是:“摧毀或毀失落;花費或濫用;用光;用盡。”5
  假如回想而看,豪宅,豪宴、奢華享用,卻充滿在我們的身旁。這些人們的:“花費的代價即是瞭自我代價。”
  款項的面子、穿著的面子、車子的面子、生涯的面子,倒是為瞭民氣的面子。
  正所為:“人類的貪心是不克不及知足的。”
  英國阿·湯因比對此以為:“當代人的貪心將會把名貴的資本消費殆盡,從而褫奪瞭子女的生計權益。並且,貪心自己就是一個罪行,它是隱蔽於人道內部的植物的一面。而人類身為植物又高於植物,若一味沉弱於貪心,就會掉失落瞭做人的資歷。是以,人類假如要管理凈化,持續生計,那就不隻不該該刺激貪欲性,還要克制貪欲。”
  從品德層面禁止民氣的貪欲,這是哲學傢的義務。
  從傳統品德來看: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三皈依、五戒、十善。這是品德之范本,但是每每得沒有到晉升,“以德治國”樹立多麼基本上哪?
  情況倫理學能夠說是一個符合點。每小我都盼望:藍天、白雲、綠水、青山。如若要完成它,就要保護它,理解善待,節度本身,尊敬性命,就是宗教的情懷。
  “宗教不但僅是思惟和情緒,它也是公理的行為。宗教有關品德體裁的爭辯一直與康健的人類生涯相接洽。”
  釋教哲學中的品德資本是人類針除弊端的靈丹靈藥。
  情況的惡化已令人類步入死活生死的逆境,西方生態學傢開端檢查人類不對,提出瞭“拋棄人類本位,看重萬物同等;”人類是天然的成員,而沒有是處於引導位置的宗主,轉變“人類中間主義,”建立與大天然的同伴幹系的“非人類中間主義”或“生態中間主義;”人類不但要關懷植物、動物,一樣通知地盤、氛圍中存在的生物,就是“大地倫理”的立場。這統統恰是與佛法的“眾平生等”思惟不約而同。
  有關佛法同等性的闡述是:“同等是諸法體相”;(《往生論註》卷上):“於統統法悟同等性,入大總相,究達統統所知邊沿,闊別增益、損減二分,順入中道。”(《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三):“同等有二:一法同等,即大慧所不雅中事理也;二眾平生等,謂統統眾生皆用因理以致於果,同得佛慧也。”(《法華經科註》卷四)
  佛法中有“統統眾生悉有佛性”的主要闡述。他們以為:同等,即均平齊等,無高低、淺深之差異。指統統征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識性、心真如性上沒有差異。
  以為,佛法僧三寶和心佛眾生三法,於實質上均無差異,故說同等。
  “表現本體界之邊幅,稱為同等。真如同等;”
  “對付眾生應同等視之,無高下、親怨之差別,在值得惻隱和具有佛性上,同等無二,稱眾平生等;”
  “豈論怨、親之別,一概等量齊觀,稱為怨親同等。”
  佛法所提倡的眾平生等,不但在辦理人生的題目通融完全,並且還很具有“前衛性”,在辦理人類情況題目上,漸漸成瞭生態倫理學的基本性道理。
  英國彼得·辛格所著的《植物束縛》被稱為:植物掩護活動的聖經,是素食主義的宣言。
  他說:“我所提倡的是,我們在立場和理論方面的精力轉為應朝向一個更大的存在物群體:一個其成員比我們人類更多的物種,即我們所鄙棄的植物。換言之,我以為,我們應該把大多半人都認可的那種實用於我們這個物種全部成員的同等原則擴大到其他物種上去。”6
  “植物不克不及表達它們的請求,它們不克不及構造起來,不克不及抗議、不克不及施加政治壓力,它們也不克不及進步我們知己的程度——全部這些究竟都不克不及減弱我們保衛它們的好處的義務認識,相反,它們的孤弱無助使我們的義務更大。”7西方的生態學傢說的:“統統植物均應同等,”正與釋教的思惟相重合,釋教的哲學思惟在生態學具有深遠的意義。
  “為何人類倫理原則,卻請求我們把同等也推行到植物身上呢?”
  人類的關心及於植物,這對付中國讀者來講不應沒有生疏。究竟,影響瞭中國很多世紀的釋教傳統的一其中生理念是眾平生等,乃至請求信徒沒有殺生;這與西方把人與植物截然離開,誇大隻要人材是天主的銳意創作,因此稟賦與人統治其他植物之權的不雅點,大異其趣。但是,對付植物今朝在中國的處境來講,這類崇高的佛傢倫理的影響已很薄弱瞭,植物仍屬“異類”,經常被異常殘暴地當做“物品”來看待。
  佛法講究眾平生等,是由於眾生有其佛性,不克不及由於人的好處而褫奪其生計的權益。在重重的因果網中,它們曾大概是兄弟姐妹,因為業力所遷,投生它處。假如棄惡揚善,它們還能夠成為具有聰明的個別。是以,人類不克不及鄙棄和摧毀流浪的植物,這是佛法的申飭。佛法誇大:眾生同具佛性,這裡從理而入。佛法的慈善,則是為眾平生等所躬行的理論。
  釋教對慈善的說明是:“慈善眾生並授與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惻隱眾生,並鏟除其苦,稱為悲;兩者合稱為慈善。”“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為已苦之齊心同感狀況,故稱同體大悲。”
  “無緣慈善,為闊別差異看法,無分離心而起的同等絕對的慈善,乃佛獨具的大慈善。”
  從情況倫理來看,關心植物已是極大的“慈善”瞭,他們以為:曩昔隻要對人材講品德,現在已擴大到瞭對植物的尊敬,這已是瞭不得的提高瞭。但是,從釋教來看,這隻是“有情緣慈,”屬於凡是夫的慈善。
  “環保”這完整是凡是夫的手腕。由於生物圈的掉衡,殃及的是人類的本身,掩護物種也是掩護本身的生計。對生物來講是一環扣一環的生物鏈,自己有其均衡的紀律。因為人類的擴大,使其掉衡,以是提出瞭:“情況掩護”。“情況掩護”完整出於人類的本身好處而實行的辦法,與佛法的忘我有利的同等絕對的慈善來說,卻另有冗長的途徑要走。
  基於對眾生的慈善,釋教在成長中構成瞭很多有特點的理論辦法:
  戒殺——護生;
  放生;素食;
  樸實的生涯;
  單身——節欲;
  惜福——培福。……
  釋教是品德資本的寶庫,它在社會理論中有著主動的指點意義,這裡不克不及普遍地睜開,隻從“花費與釋教品德”這一命題來評論辯論。
  佛法被稱為“心法”
  專治眾生芥蒂的da法。所謂芥蒂:得寸進尺、嗔恨、忿怒、恐怖、嫉妒、怒憤、芥蒂之重癥——貪。
  《法華經·比方品》:“諸苦所因,貪欲為本。”
  貪欲是三毒之一,即:對付本身所好之對境生喜樂之念,而起貪著之心及獲得的願望。與無明共為起三界循環的基本懊惱。這裡有心理的本能,然則,人類賡續地對外界的擴大,天天追名逐利,就會放大瞭無私的貪婪。貪欲能渾濁,末路亂眾生的身心。假如個別相加,重堆疊疊,我們這個天下就會成為:自我、人我、人與情況反面諧的音色。 
  究其各類辯論產生的緣故原由,都是“自我”中間在作怪,惟有捐棄一已自滿之見,從心坎的安寧寧靜做起,以慈善關心統統眾生,以聰明處置事物,辯論的懊惱便可以化為無尚菩提瞭。
  現代社會是以花費為特點,易開罐式的物資生涯方法,釀成瞭易開罐式的辦事哲學,人們接人待接物也是一次性的。當我們進入瞭花費范疇:筷子、餐盒、口杯、拖鞋、牙刷、消毒紙、具名筆、塑膠袋、信紙、易開罐……我們的人生好像就是逐一花費。“因為物資文化過分的成長,一樣平常人常分沒有清晰須要與想要的差異”。“我們生涯在實際天下裡,心經常輕易被物所迷,心坎深處被願望裝得滿滿的,把自已的心裝進瞭一座縲紲,認為很累。”8
  “想要的太多,須要的未幾,”用釋教的剖析是:“強求五欲、名聲、財物……而無厭足的精力感化。”9
  “科技的成長使我們的物資願望獲得瞭知足,情況卻被凈化。占領手腕的便利、快速,令人類的願望在無限的收縮,這統統都讓我們生涯在一個傷害的炸藥桶上。”10“傷害的炸藥桶上”,就是生態的災害。激發災害的泉源是:過分花費、奢靡花費或奢華花費。
  唐能賦師長教師抵消費主義的界定是:“一樣平常地說,花費主義是指人們一種毫無忌憚、毫無控制的消費物資財產和天然資本,並把花費看做是人生最高目標的花費不雅和代價不雅。”
  表示為:“對物資產物毫無需要的更新換代、大批占領和消費各類能源和資本,隨便擯棄仍舊具有應用代價的產物,采取難以蒙受的生涯方法,等等”。1l
  花費主義的傷害:
  第一,加快地球資本的消費,同時損壞瞭生態體系的均衡。同時發生大批的產業和生涯渣滓,凈化瞭氛圍、水和地盤。
  第二,花費主義的不雅念實質上是物資的吃苦主義。人們隻知尋求面前的物資享用,物欲絕後氾濫,沉醉於醉生夢死、聲色犬馬當中,掉瞭精力故裡,掉去瞭應有的幻想信心。統統都功利化、物資化瞭。工資物役,成為物資花費的仆從。同時過分花費,腐化心靈,廢弛風尚。(以上引自英敏《花費倫理與掩護生態情況》)
  人們追逐物資充裕時,素心卻置之不理瞭。此種時髦在釋教界也有漫延——建大佛,弄大廟,奢華法會,盛大升座,超等開光……這與釋教的真理是違反的,這類征象應引發小心。
  人類無停止的願望招致瞭人類的生態災害。佛經對人類的貪欲是如許說的:“說於百千劫,著欲亦無足,常求欲境地,何曾有樂處,若於欲作意,那即增加,諸天及眾人,由此而腐化”。
  人們無度的花費、浪費,隻是長久的快活和知足,但是這一些確不克不及晉升人的品德,以是《若幹算夠》的作者——(美)艾倫.杜寧引文說:“生涯在90年月的人們比生涯在上一個世紀之交的他們祖父們均勻充裕四倍半,然則他們並沒有比祖父們幸運四倍半。”
  生理學的研討註解:花費與小我幸運之間的幹系是微不足道的。更糟的是:“人類知足的二個重要源泉——社會幹系和閑暇,在奔向富有的進程中已幹涸或停止。……因為被花費主義文明所蒙蔽,我們一向在徒勞地妄圖用物資的器械來知足弗成缺乏的社會、生理和精力的須要”。12
  釋教把人類對願望的尋求看做是——苦
  《諸經集要經》說:“彼愚癡凡是夫,常貪於欲味,初雖有少樂,後當惟有損,如是彼聲色,體機能生惑,愚者為彼牽,則趣其險道,彼唯苦非樂,智者當闊別。”
  人們為瞭知足私欲,冒死地撈取財產,當知,財產是賡續在交流、轉化,其屬性是空性,弗成能恒長穩定。釋教倫理以為:晉升生涯的條理,沒有是外面的物資尋求,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精力的周全晉升。
  法鼓山首創者聖嚴法師,針對實際生涯中的過分花費偏向提出瞭:“用奉獻來取代爭奪,用惜福取代享用的標語。”
  聖嚴法師指出:“要以造詣別人,作為發展本身的代價不雅,那就是逐一利人就是利已的代價不雅,是以奉獻本身來代替搶奪它人的代價不雅”。13
  一樣平常人都曉得尋求生涯情況、社會情況、天然情況的平安、安寧和美化,卻疏忽瞭心靈的凈化。
  人的行動之以是損壞天然、凈化情況,是人類願望的沒有控制,令人類本身走入瞭“瞽者騎瞎馬,半夜臨池深”的傷害之地。
  心靈環保
  要離開“魔難”,聖嚴法師提出瞭:“要以心靈環保,來導君子類代價不雅的誤差;再以禮節環保晉升品德的莊嚴;以生涯環保來確保生涯的簡樸;以天然環保來掩護生態的生生沒有息,以此四種環保,保證人類如今性命平安,也保證瞭人類子孫的性命連綿。”
  多年來法鼓山在心靈扶植方面,睜開瞭連續串的理論運動,每種都負有凈化民氣的教導功效,整合起來即為:
  “心之五四活動”
  其內容包含:四安、四它、四要、四感、四福。
  四安
  四安者:即安身、放心、安傢、安業。
  安身——在於生涯的勤奮簡樸。
  放心——在於生涯的少欲滿足。
  安傢——在於傢庭中的相愛和互助。
  安業——在於身口意的清凈和精力。
  四它
  四它者:即面臨它、接收它、處置它、放下它。
  四要
  四要者:即須要、想要、能要、該要。
  須要的未幾,想要的太多,花費主義的典范特點。摒棄對這類代價的尋求,我們的生涯從簡略化、質樸化動手。能不克不及要,該要清晰地曉得真實的“須要”,化解小我的願望逐一想要。
  四感
  四感者:即戴德、感激、浸染、激動。
  戴德——奉獻回饋沒有求報。
  感激——順逆人緣皆仇人。
  浸染——知忸捏、常懊悔。
  激動——聰明慈善於人。
  四福
  四福者:即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知福——滿足常樂,安貧樂道。
  惜福——珍愛具有,結草銜環。
  培福——納福非福,培福有福。
  種福——發展本身,廣種福田。14
  “心之五四活動”淡化瞭宗教色彩,人類能夠配合遵守實行。這也為沒有崇奉宗教的人提出瞭辦法。
  “佛法的情況倫理,較為靠近生態主義者逐一基於緣起法相的相依存性與緣起法性的同等性的向度思慮”。*15
  以是說,宗教品德在引誘人類社會生涯中仍舊起側重要的意義。人們提倡綠色的生涯方法,也是一種品德的晉升,這恰與釋教中的覺醒人生的修行理論相重合。
  釋教界完整能夠用釋教倫理的優秀資本,廣而告之,使之與環球的生態倫理相約,創構出全人類遵守的可持成長的文明形式,使佛法重築光輝。
  【參考書目】
  1、(美)艾倫~杜寧著畢聿譯《若幹算夠》第5頁吉林國民出書社1997年12月初版
  2、同上
  3、同上第10頁
  4、引自結合國開辟籌劃署所宣佈的《人類成長申報1998》
  5、同#1第28頁
  6、(英)辛格《植物束縛》第9—10頁,光亮日報出書社1999年版
  7、引自雷毅著《生態倫理學》第92頁,陜西國民教導出書社2000年版
  8、妙華法師著《換個活法》
  9、寬忍法師主編《梵學辭典》846頁
  10、同#8
  11、唐能賦著《經濟倫理學》西南財經大學出書社1997年版
  12、“四倍半充裕”出自ANGUSMADDISON,《THEWORDECONOMYZOTHCENTURY))
  13、《人生》雜志1999年10月第194期
  14、同上
  15、釋昭慧著《釋教倫理學》法界出書社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