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攝生聰明吃 大傢康健美意

四種食品無益瑜伽者
2016-07-09
春季 吃當季素
2016-07-09
Show all

五谷攝生聰明吃 大傢康健美意



五谷雜糧聰明吃 大傢康健美意情。。。您無妨嘗嘗:
  
  何謂五谷雜糧呢?自古便有多種解釋。《黃帝內經》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息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個中五谷指的是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明末張景嶽所著《類經》中所指的五谷是“米、麻(大概是指胡麻)、大豆、麥、黃黍”。平易近間所說的五谷雜糧,一樣平常是指“稻、黍、稷、麥、菽”。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黃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麥指的是大麥、小麥、蕎麥、燕麥等麥類;菽指的就是一樣平常豆類,比方大豆、綠豆、紅豆等;雜糧指的是除水稻、小麥之外的雜食,比方核桃、薏仁、南瓜子等。
  
  人人都曉得,五谷雜糧較一樣平常經由加工的粗糧要養分很多,但現實上每種谷物的養分都各有特色,分歧種類的糧食,養分代價也沒有盡雷同,而就中醫來講,五谷雜糧亦有其各自分歧的特征,以下就來先容一些我們一樣平常生涯中常見的谷糧。
  
  稻米:
  
  為五谷之首,是人類的最重要的糧食,亦是人身材能量的起源,《本草食鑒》記錄:“米飯,性甘溫、宜燒飯食、益血生津、補中養氣、填髓果腹、健脾養胃、折衷五臟,弗成一日或缺。”稻米能補脾、養胃、滋養、強健,煮成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的功效,對病後腸胃功效較弱者,特別是口渴、煩熱之人合適食用。
   
  糯米:
  
  質黏柔、性甘溫、具補中益氣之功。《本草綱目》中提到,糯米,一治自汗沒有止。辦法是:糯米、小麥麩同炒為末,每服3錢,米湯飲下。二治胎動沒有安,用糯米1兩,黃芪、川芎各5錢、水1000ml,煎服。


  玉蜀黍:
  
  即玉米,味甘性平,能調中開胃、利尿除濁,經常使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或高血壓病的幫助醫治。用法是以新穎玉蜀黍根和葉45~90克(幹者18~36克),水煎,1日分2~3次溫服。
  
  粟米:
  
  即小米,味甘、咸,性涼,有補虛損、健脾胃之功。小兒脾虛泄瀉、消化沒有良,用粟米、淮山藥共研細末,煮糊加白糖適當喂之。產後體虛,用粟米、大棗煮粥,加紅糖食用。
  
  小麥:
  
  性甘涼,具有養心安神、厚腸益脾之功。在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就有一帖著名的甘麥大棗湯。可醫治因情感煩悶或思慮過分、心脾元氣受損,致使神態沒有安、悲痛欲哭、欠伸賡續,以小麥醫治可具優越後果。辦法是用小麥1兩半,甘草3錢,大棗10枚,水煎分3次服。
  
  大麥:
  
  甘咸性涼,有和胃寬腸之功。食管癌等而至吞咽艱苦,可用大麥面成稀糊狀後飲用,因其性光滑、易下咽,能助胃氣、規復膂力。常日可飲用烘炒過的大麥放在開水中泡制成大麥茶,不隻噴鼻氣誘人,在進食油膩食品後飲用大麥茶,還能夠去油、解膩,到達健脾胃、助消化的感化。
  
    
  蕎麥:
  
  味甘性涼,能降氣寬腸、消積開胃,用於腸胃積滯、慢性泄瀉、外用治水火燙傷等。李時珍在丁壯之時,患肚腹輕輕作痛,食即瀉,瀉亦未幾,一日夜很多多少次,瘦削疲憊2個月,用消食化氣藥俱無效,有個和尚讓他用蕎麥面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
  
  大豆:
  
  性味甘平,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功效,可幫助醫治疳積(消化接收功效歷久停滯所引發的一種慢性腹脹疾患)瀉痢、腹脹消瘦、懷胎中毒、瘡痛腫毒、外傷出血等癥。用炒黃豆60克,配麥芽30克,共研為細末,以大棗煎湯配服,一日服2次,可改良貧血、面色萎黃、嘴唇指甲慘白等病癥。
  
  綠豆:
  
  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消癰腫,止渴下氣,益腸胃,除煩熱的感化。用解藥物,如:烏頭、巴豆、農藥中毒、食品中毒、酒精中毒等,取綠豆120克,甘草30克,加水煎湯,大批灌服,為臨床經常使用的中毒解毒劑。
  
  核桃:
  
  又作胡桃。性甘溫,潤肺益腎利腸、治腎虛腰痛。作為食療佳品,不管是配藥用,照樣零丁生吃、水煮、作糖蘸、入菜,都有補血養氣、補腎填精、止咳平喘、潤燥通便等優越功能。
  
  薏仁:
  
  又作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據《本草綱目》記錄,薏仁有健脾、益胃、去風濕等功能,還可以使內臟器官硬朗、皮膚嫩美。皮膚粗拙、長芳華痘或光彩較黑者,每天吃一些薏仁,約3個月後可見改良。薏仁另有促進人體水份的新陳代謝,可消除體內過剩的水份,中年婦女無妨多食以替換米飯,能夠幸免身體癡肥。


  南瓜子:
  
  性甘平,古籍記錄有殺蟲之功,個中含較高量的的鋅,具有戒備前線腺肥大與改良排尿速率的功效。但需重視的是,因南瓜子含有脂肪油,若服食大批粉劑,每有食欲消退、腹瀉等反作用,但會自行消逝,而過量食用南瓜子亦會形成腹脹。
  
  
每種谷物的養分都各有特色,分歧種類的糧食,養分代價也沒有盡雷同。自古至今,中國人以米為主食。而吃慣瞭精米細面的當代人,在一陣攝生風尚中,將眼光投向瞭五谷雜糧,乃至在超市中亦賣起瞭五谷米及十谷 …


朱丹溪《丹溪心法》曰:“未病之前就重視治理,才真正理解攝生的事理。”《周禮天官疾醫》中亦闡述道:“以五味、五谷、五藥養其病”。毫無疑問,五谷雜糧切實其實是當代人攝生所弗成缺少的一環,正所謂治病沒有如防病,常日可以或許平衡攝取各類谷類、以細糧取代粗糧,才是真實的攝生保健之道。祝您康健!  

轉載請說明:中華素食網

Comments are closed.